说起创业,很多人都是满腹牢骚,因为有的人会抱怨自己没有钱,也有人抱怨自己没有资源。总之,他们会为自己没有创业成功找出各种借口。
可是提起朱元璋的“创业史”呢?大家都会用“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打”来形容。目前为止,应该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的创业难度比朱元璋还要大的吧?
如果朱元璋一开始就抱怨自己什么都没有,那么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明朝的这一回事了。
(资料图片)
同理,马云曾表示,钱是最容易得到的东西,如果自己一开始就有钱,那么就不会有现在的阿里巴巴。
很多人为什么要去创业呢?大多还是万般无奈去创业的。如果人人都有王思聪的条件,天台你享受岂不是最好?谁还愿意苦哈哈创业呢?
对于很多创业者而言,创业初期就是会面对没钱、没资源、没团队、没商业模式的窘境,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一一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因为我们什么都没有,就抱怨,毕竟抱怨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那些什么都有的富二代也不一定就能创业成功,否则这个世界的财富岂不是会被几大家族给垄断啊?
什么都没有,有什么都没有的创业方法,只要按照这个思路来做,所有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第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之下,我们可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只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成为了某个领域里的第一名,估值超过了10亿美元,晋升为独角兽企业。任何一个创业者看到这样的企业,内心难免也会心痒痒,想要把这些公司当成目标,自己也想用几年时间来打造出一个不一样的独角兽。
可是现实哪有那么顺利?我们能在3年之内没有关掉公司就已经是胜利了。那些明星创业者就像是买彩票中大奖的人,这些人我们也只能在新闻里看看,我们身边根本就找不到。我们可能是那些从来都没有中过奖的人,也有可能我们运气还不错,中过一些小奖。那些顶级大奖真的离我们很遥远。
我们不能期望自己也拥有中大奖的运气,毕竟这太不现实了。我们创业的第一步就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是我们胜出的一个重要品质。
那些曾经在两三年内就快速成功的企业也不一定就能笑到最后,例如:OFO小黄车,曾经融资超过了100亿元,绝对是明星企业中的明星企业,结果最后还是落败而逃。
如果当时我们也是做共享单车的,而且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那么我们可能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现实可能会比我们预计的情况要好,这会不断给我们带来好的暗示。可是假设我们一开始预期成功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在努力了之后,依然没有结果,此时就会很焦虑。也许前者公司跟后者公司的进度是一样的,只不过创业者的心态不一样,创业者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会大不一样。
第二、最小化启动。我们喜欢将一个产品跑通一个模式之后称为“从0到1”。可是在产品完成从0到1之前,要先从0走到0.1。
这个0.1是什么呢?它就是指我们最原始的产品。很多人创业总是想要等天时地利人和全都集齐之后再去创业,可现实是我们很难等到这样的时刻。特别是在某些特殊的行业,所有人都在用速度说话,这个时间等不到我们把产品打磨到完美再来面世。我们需要将产品原型做出来之后就来测试市场。行还是不行?这个时候是可以看出来一点的。
如果1.0版本的产品根本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即使我们再怎么打磨,到了2.0依然会很难卖。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公司的试错成本,那么最小化启动就是必要的步骤。
只有这一步走对了,我们才能继续往下走。如果不对,我们就要及时调整方向。
第三、起点不重要,加速度才重要。创业过程中,比的不是谁的起始速度有多大,而是谁的加速度更快。举个例子:假设一辆车的初始速度是100公里/小时,加速度是10公里/小时。另外一辆车的起始速度是0,但是加速度是50公里/小时,请问三个小时后,哪一辆车的速度更快呢?
毫无疑问,第一辆车三小时后的速度是130公里/小时,而第二辆车的起始速度虽然是0,但是它的加速度太快了,三个小时后的速度就达到了150公里/小时。
这也说明加速度的重要程度要远远超过那些起始速度高的企业。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很多竞争对手都比我们起点高,但是只要我们进步速度比他们快,那么我们也早晚会超过他们。
第四、撞了南墙要回头。我们国家比较崇尚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行为,其实我更喜欢的是撞了南墙要回头的人,因为当我们通过某种方法走不通的时候,这说明我们在某方面是完全不对的,继续走下去,只会越错越多。如果可以及时调整方向,寻找其他的可能,或许可以让我们更接近成功。撞南墙不是本事,承认自己撞南墙是错误行为才是本事。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颠覆式创新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现在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颠覆与重构”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颠覆与重构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标签: